10月15日,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学术专家委员会王西胜老师及同行的企业家朋友莅临我司参观指导。

下午14时许,王西胜老师一行在张华总经理和谢红超总监的带领下,来到公司总部进行了座谈交流。其中,到场的还有部分门店经理及办公成员。

期间,公司管理层就企业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在倡导员工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提出了一些疑惑,而王西胜老师的开解,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问答实录1

通情达理——理事圆融,事事无碍

 

从今年3月12日开始,公司将每天上班前的晨会改为了30分钟的全员视频学习,学习内容是老师您讲解的《细讲<弟子规>》。

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学长真情流露的分享,会容易让人动情流泪,因此有部分管理者担心大家的上班状态会受影响,因为员工会反省到自己孝道亏欠之类的,从而情绪变得低落,上班就没有激情和动力了。

请问老师,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引导?

 

王西胜老师:

觉得孝道亏欠,最好的办法是赶紧努力工作,做出成绩,让父母感到骄傲、自豪。然后给父母更好的孝敬的回馈,而不是说只是去感到愧疚。

传统文化以平和为尚,也不是说一天到晚跟打了鸡血似的那种兴奋就好,也没让人一天到晚就沉浸在这种悲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没有这样的要求。

至于说情绪会在看完视频、听完分享之后有一点延续,这也是正常的。事实上,它并不会影响你工作的效率。人身心柔软,内心回到感恩,他做事的敬业度会更高,精细度也会更高。

或许你接受过红色歌曲这种阳刚之气的熏染,时间久就习惯了,你觉得挺带劲儿。现在一学,尤其是一反思孝道,一受视频的影响,心变柔软了,这种柔软和你通常的阳刚之气好像频率有点差异。但实际上,刚和柔都是需要的,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

主持人也要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不是要让大家沉浸在其中,一个个哭得像泪人一样。

我也陪伴了很多人听课,我也跟人讲课,我也没发现听完我的课就不会干活了、瘫软了、颓废了。反而是听完课之后,各自什么都不用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各就各位,谁该干什么更自觉了。

学得越深,孝道做得越好,人内心越纯粹、诚越足、敬意越满、知止做得越到位,精准做事的程度就会越高。它一定是有助于释放生产力的,而不是压制生产力。

学了传统文化后,人内心会变得柔软、容易感动,这种动情的感觉与我们现实生活工作中需要保持理性,这两者如何协调平衡呢?

我们讲,通情达理。

通于情,本来是挺好的事,但却没有达于理。原因是滞于情了,就是陷入情中不能自拔。

通于情,这叫感动;达于理,这叫开悟。只通情不达理,只会感动而不开悟,这种属于情执,善良而烦恼。人往往比较善良,但就是容易生气、烦恼,自己解不开。

反过来,只达理不通情,只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不容易感动,这是怎么回事呢?像机器一样,它能干,但冷漠,能干而冷漠。既通情又达理,这是属于圣贤的状态,温暖而光明。

通情达理之后,理事圆融、事事无碍。理,道理的理,事是具体事情的事,彼此圆融,互不妨碍;事事无碍,就是都能行得通。

传统文化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们很多人善良,感情也比较丰富,那么他就容易感动,接着就容易流泪。可是你不能一直在感动,一直在流泪。感动过头了或者流泪流的时间太久了,这也是进入了一种极端,也是一种误区,这样就不能自拔、不能自控了。

一天到晚老在那感动,动不动就流泪,动不动就痛哭流涕、泪流满面,这不行。这样的人往往遇事就优柔,出了一些事情的时候决断力不够。

传统文化讲智、仁、勇、礼、才,除了“智仁勇,三达德”之外,还有礼与才。这是《中庸》里讲的,讲到智仁勇时,讲的是“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执是执着的执,手里拿着东西那个执。执是决断之力,是一种理性的力量。

智仁勇的仁,是“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这是比较感性的。仁爱之人,一般都心软,容易感动、容易感恩、容易感激,看不得别人苦,愿意帮忙,都是好人,有仁慈之心。

但是,光有仁爱之心不行,还得有智慧的光明,经典里说“聪明睿智,足以有临也”。他能发现事物的规律,拿出解决方案,能让困惑的人找到方向,这是智。

还有“礼”,礼就是“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

最后,还有“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文理密察就是能透视事物的内在外在,外在的纹路,内在的原理;足以有别就是仔细辨别、详加审视。

一个人学传统文化学全了,“智仁勇礼才”是齐全的,不残缺的。如果一天到晚学传统文化只会感动或以感动为主,这不行,还要继续学习。

传统文化,学还是得学,《弟子规》不学,不懂这个道理。学到一定程度就要知道归根复命,归到感恩上、归到孝道上,这你就知道,你和父母是生命共同体、你和祖先是生命共同体、你和你整个的家人都是生命共同体。进而,你和你的单位、你和你的同事、你和你的客户,这都成了命运共同体。

作为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你就应该想着如何报这份恩。报恩就得拿出行动,我得好好干,把它干出成绩来。我要让父母放心、让父母骄傲和自豪、让领导放心安心、让客户省心,让他们都满意才对,这样一下就刚柔并济了。

既有情又有理,既是通情的又是达理的,这样学才完整,自身的人格也才健全。然后自己在生活、工作中,这个状态也是最圆融的。

问答实录 2

决策评审的六度立体网络

我经常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公司中层管理与高层管理之间的脱节。

那么就导致有一些理想化的东西很好,但落实下去就有很大的难度。像这样的情况,怎么去破解这个难题?

另外,如果在实际的传播和力行当中不够接地气的话,该怎么解决?

 

王西胜老师:

《中庸》里说:

“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上焉者,这是属于比较高端的东西;下焉者,是比较通俗接地气的东西。《中庸》的原意是说,上焉、下焉都不行,它必须得有一个合乎中庸之道的东西。 

“上焉者虽善无征”,善是好,大家都觉得挺好;征是在大家心中引起响应,无征是响应度不够;无征不信,不信就是车头和车厢之间钩没挂住;不信民弗从,最终带动不起来。

“下焉者虽善不尊”,也挺好,尊就是高档、豪华,人家觉得,哇……好有道理啊!好是好,接地气、通俗易懂,但就觉得不够高端、不够大气、不够上档次。

“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同样,最后带头的和车厢之间挂钩挂不紧,所谓“弗从”就是跟不上。

如果你说的这是一种现象,不管是事实上,还是觉得如此,最终要落实到哪呢?你所倡导的东西要和大家心中产生响应,看他能不能呼应得起来……

什么样的事叫虽善不尊?就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那种,他们很有想法,但很多想法都是属于乌托邦一类的。历史上有很多改革家,他们的想法都是属于乌托邦。想得挺好,说得挺好,但最后确实在现实社会中一点都实现不了。

有一套东西很管用,比如水泊梁山那种,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你有我有全都有”,核心理念就是这个,所以要上战场咱就杀……这套东西确实好使唤,一百零八好汉都认这个,可是维持不久。

这个就叫“下焉者”,虽善,大家都觉得挺好,大家都受用,可是不尊,它毕竟还是离道有些远,离正道、王道有些远。他只能是落草为寇,当个山大王,这还能折腾一阵子。但到最后也不行,宋江最后也跑去招安了,弟兄们也都四分五裂。

什么样的才行呢?

“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这就是决策评审的六度立体网络,有六个方面。

周公制礼作乐为什么管用?不但当时对周家天下的稳定、文明的教化管用,到300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所学的《弟子规》绝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周礼》。

学《礼记》我们可能看不懂,但《礼记》中跟我们生活有关的部分,被文化人抽取出来编成三字一句以教小孩的《弟子规》,这我们还能够读得来,还听得懂,还能照着去操作,这都是周公制礼作乐定来的,这确实管用。所以,这六条就很关键了。

你制定和倡导任何东西,必须要符合这六个方面。周公制礼作乐,每一条都是在这六个因素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才落笔成文,才写下来。

本诸身

以修身为本,身是自身,本是根本,以此为根本,这个是永远离不了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征诸庶民

征就是响应,无征不信,没有响应就不行,征诸庶民就要在庶民那引起响应。庶民有多个层次,对于你一把手来说,他们所有人都可以称为庶民,而各个层级的大臣、群臣、百工能不能引起响应,这是一个问题。

你的市场和所有的客户都是庶民,我们要推的产品、服务和理念,客户是否接受?是否买账?这也叫“征”。以此类推,这个系统还可以继续扩大,还有一些合作伙伴也是,我的理念,我提出来的双方的合同条款,对方是否接受?是否理解?能接受能理解,那都叫产生了“征”。

有了“征”之后,彼此就能关联起来,这个生意就能成。这个系统能整合到一起,在车头的带动之下,整列列车就能往前行驶。

征诸庶民,庶民有庶民的需求,我们要充分考虑庶民在想什么,他需要什么?按今天的话说,就是找痛点,他们最难的是什么?他们最抱怨的是什么?这个和共产党倡导的调查研究又是一致的了。

了解百姓疾苦,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一来就“征”了,就能引起响应。

公司高管面对中层干部又怎么能让他们产生“征”呢?同样得关怀他们、关注他们,看看他们都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线上?工作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面临着怎样的压力?他有多少的目标,然后有多少的难处,这样也容易产生“征”。

再往下就是面对一线员工,同样的道理,也是要了解他们的状况,明确他们的需求,完了才能引起“征”。同样,客户需要什么?他的需要才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这样就容易引起“征”,就能关联起来。

其实,这个话说穿了就是一个“恕”道,换位思考。把自己当对方,把对方当自己。这一换位,这一恕,什么东西都出来了。这是征诸庶民。

理论上说,凡是引起响应的都是你的客户,他都有可能买你的产品,有可能给你转账,他们都是你的上帝,都是你的衣食父母。

有自己的修身,福慧双全,又有了恕道去征诸庶民,互相呼应关联起来,这个生意就能干成,或者说你想做的这个事,想建设的这套东西就能建立起来。

考诸三王而不缪

三王,假设你是当朝之王,前朝还有王,前前朝还有王,他们过去的经验教训都要吸收过来。

不缪,没有差错。吸取他们的经验,借鉴他们的教训,站在他们过来者的肩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你的高度就不同了,你要付出的代价和风险就大大降低了,这叫考诸三王。

建诸天地而不悖

天地,头顶有蓝天,脚下有大地。这里说的天地应该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蓝天白云和脚下的黑土地。

天和地共同形成一个时空,也就是说斗转星移,时光来到了21世纪的新中国,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国家是怎样的一种政策,是怎样的一种方略?我们五金行业面临着怎样的态势,我们主要的客户来自哪里?他们在受什么影响?这你都要去考虑,这就叫天地。

天地就是时空,就是我们活在什么时代了,我们的市场环境如何?这全叫天地。

“不悖”,悖是冲突的意思。我们必须要合乎这个时代,顺应市场的态势。所以,这就要好好去研究相关产业、政策、经济形势,包括国家领导人关键时刻释放的信号是怎么回事?一些重要的会议开完之后,我们的风向要往哪边刮?这都要了解。

包括与我们相关的产业,比如说房地产需要用到我们销售的商品。只要有人住房、有人开工,这些东西它都得用,房地产受了影响,你这必然受影响。

哪些东西是决定我们起伏的,就要研究它。我们五金本身有一个态势,有一个走向的问题。用五金的这些人,你光指普通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用几个钉子,那做不成事业,必须看大客户在哪里?主要的这些采购者在哪里?然后他们受什么影响?你要关注他的一举一动,看“风”怎么吹,你就知道了,这叫建诸天地。

质诸鬼神而无疑

鬼是祖先,不是聊斋的鬼,神也不是西游记的神。鬼神在先秦时期都是唯物的,而不是虚幻的、想象的、超自然的。

田下有人叫做鬼,入土为安了,而且就是自己家的祖先,不是别人家的祖先。各有各家的祖先,就是各家有各家的鬼。我们通常都说,我生是谁家的人,我死是谁家的鬼。

鬼是自己家祖先,神一般是讲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伟大人物,他们有德行,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恩德于我们,我们都纪念他。拿天地、日月、星辰、山川的美德与他相提并论,认为他就像太阳一样,他就像月亮一样。

实际上,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毛主席就是红太阳,人们拿太阳的精神比拟他。太阳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去除黑暗和寒冷。

质诸鬼神干什么?鬼神、祖先和民族的圣人、伟人他们活着的时候都曾经有自己的心愿志向,有的他们当时做了一些,有的他们当时没完成,没完成之后怎么办?你要是别人的祖先,假设现在是公元3000年的话,你老张家的子孙后代又繁衍了好几十代了。你在天之灵,低头看中华大地的时候,你渴望什么?你是不是希望永大昌的品牌有子孙一直给你传递下去……

你要是民族的圣贤、国家的英雄,你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江山,你希望怎么样?这江山如你所愿……你是否有这种心愿?父母、祖先以及民族的圣贤伟人,他们都会有这种大的情怀格局。

我们做事,只是为了养家糊口,那无所谓……你开几个门店也无所谓,你就一个小门面也无所谓,有口饭吃就完了。

现在你不满足于那点衣食温饱了,你是要为更多的人带来成功,带来成就感、价值感。

这时候就要考虑到,我们能否和祖先的心愿,民族圣贤、伟人英雄的心愿一致,相链接。

能链接的话,那你就等于接过接力棒接着跑,那这个厚度就不一样了。这和借鉴前王的经验都不可同日而语,这个就更厉害了,这就有了使命感、责任感。有了这个链接时,人的心中是绝对暖流涌动的,你从人家那借鉴点东西过来,那还是从人家那占点便宜,我少走点弯路,少付点成本。

你要是跟祖先、跟圣贤链接起来了,那你就不是占便宜的问题了,也不是仅仅站在谁的肩膀的问题了,那你就是要完成他们的遗志,继续往下跑。这个意味着一种更大的付出。

当然,这种更大的付出,这种更大的情怀决定了你事业的格局就跟过去完全不同,这是质的变化。

“无疑”,没毛病,没疑问,一点问号都没有,全是感叹号,确定了就这么干,这叫质诸鬼神。

  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有人问我为什么是三十年为一世?《周礼》规定,男子三十岁就得娶妻,早一天晚一天不要紧,可是你一直拖着不娶妻,国家就要安排你集体相亲。

三十岁是上限,过了三十再不娶就不行了。这是考虑到人种的延续问题。基本上,人二十多岁结了婚,最多三十,他也得要孩子了。平均就是三十年左右,新的一批小孩就出生了。

三十年叫一世,一代人,百世就是一百个三十年,三千年,周公到现在差不多是三千年。

今天如果有人能够认可周公的东西,能认可的人,对于周公来说就是百世之后的圣人。

不惑,就是都能听明白。那我们今天要干的事,能否有这样的生命力?我们今天做的决策能否有这种超前性、前瞻性、可持续发展性,这就考验我们的智慧了,看我们是否合于道了。

周公制礼作乐是把这六条列出来,他规定任何一套礼法,这六个因素都得满足。

本诸身,就是他自己的修炼;征诸庶民,就是观察天下万民的特点,视万民之所需;考诸三王,那就是殷商、夏朝是怎么做的?留下来的文献典籍怎么说的?建诸天地,就是时空到了周家成为天下主人的时候,天下的态势是怎么样的?哪些能保留,哪些不能要,哪些要创新。

质诸鬼神,就是武王他得天下,是因为他的父亲在前面奠定了基础,他父亲之前还有王季,王季前面还有古公亶父,再往前还有公刘、还有后稷,再往上追,一直追到轩辕黄帝。所以他追溯祖先,他就知道他的祖先都很伟大。

后稷是管粮食、管农业的,他解决了粮食问题,他就跟今天的袁隆平一样,他一个科研成功之后,解决天下万民的吃饭问题,功德大。

当然,周家以后稷为祖先,那就要继承祖先的遗志,那就继续造福天下万民。

除了后稷之外,天下还有很多,三皇五帝时期很多圣贤,他们也会去考虑,也会去尊重,这就是他们的“质诸鬼神”。

百世以俟圣人,那就是他要考虑这套东西,如果时空变了还管不管用。事实证明,这套东西一直在沿用。他那个时候定不了论,我们今天可以定论,它确实是有生命力,整个中华文明都是很有生命力的。

周公制定任何一个礼,就是婚、丧、嫁、娶各种各样,以及做人的规范,都要满足这几条。所以什么叫合适?什么是既非“上焉”又非“下焉”呢?什么是真正管用,切合实际,合于道呢?就是这种,就是《中庸》里头讲的,这个非常重要。

有好多人老来问我,我这个项目能不能做?我这个投资该不该投?我说你别问我,你自己应该知道。他就说,我怎么能知道呢?我现在面临转型,我又舍不得丢掉旧的行业,新的我又有点拿不定主意。

我说,简单跟你讲,就是三句话,第一个就是你想要什么,想干什么?其次,你能干什么?还有你该干什么?你分清这三者就行了。

简单地说,对于文化程度低的,跟他说这个。对于文化程度高的,光说这个不行,那就得说这六条。

一件事,首先你修身修得怎么样?具不具备福报和智慧?具备,这个事就能干。福报成熟的时候,做一件事再难,他心里头隐隐约约都有一种动力,他就觉得我能拿下,我能干成,面临再大的困难,他都不会动摇,这是福报比较深厚的人,尤其是祖德深厚的人,他心中信念坚定。

如果这个事,过去办什么都办得挺成,唯独这件事心里有点嘀咕,那行了,这个事就需要慎重。这是讲修身。

然后我说,你征诸庶民,你是否有市场?有没有客户?有没有潜在客户?人家需不需要这东西?考诸三王,过去的人怎么干的?建诸天地,这个时代和市场形势如何?质诸鬼神,那就是说,你干这个是仅仅为了你自己,还是为了什么呀?为了养家糊口,还是真正为了干点事业,承担点责任呢?还有“百世以俟圣人”就是前瞻性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性的问题。

这六个你一衡量你自己就知道了,有几条是必备的。

“本诸身”,不能缺,缺了干不成;“征诸庶民”,不能缺,缺了的话,你光是自己有干劲,没用;“建诸天地”,不能缺,缺了的话,或者时空没到,你就得等待。有一些高科技出现了,可是现在还不能进行商业应用和转化,你就得耐心等待。这三条是必不可少的。

“质诸鬼神”,有的人能继承祖先和圣贤遗志,有人不能,那干的事意义不一样;“考诸三王”,有的有前王的经验和借鉴,有的没有,没有就摸着石头过河,有就踩着巨人的肩膀。

“百世以俟圣人”,有的人就愿意放眼未来,希望我成为百年老店。那有的人就无所谓,我就是干一时的买卖,挣完我就走了,我就干别的去了。

有人愿意做长期的,有人愿意做短限的。那都不一样,所以这个可以有,可以没有;没有的话,艰难一点、时间短一点;不能“质诸鬼神”,那就开个小卖部,混个一日三餐。

但是,如果这六条都有了,那就厉害了。如果你要论证的项目,你要做的事情,你要上的新东西,这六条一衡量,心中一掂量,都具备,那就不用去求神、不用问卜、不用烧香、不用算卦,也不用找高人指点,也不用找专家咨询,自己就清楚。

这就是靠学传统文化建立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是理性自信。你想想,这六条都分析清楚了,还有比这更理性的吗?

决策评审的六度立体网络

说到了“本诸身”,说到了“征诸庶民”,说到了“建诸天地”,天地人三才都有了;说到了“考诸三王”,说到了百世之后的圣人,过去、现在、未来都有了;说到了”质诸鬼神“,鬼神是曾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现在已经不在了,我们是现实的,他们是过去的,或者说我们是有形的,他们已经成为无形了。所以,这就解决了有形无形辩证统一的关系问题。

这六度立体网络你要是掌握好了,就不存在这个东西太高,高得大家都跟不上,也不存在这个东西很接地气,完了大家都觉得不上档次。

所以,我们要确定什么样的东西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什么是我们的原则,什么是我们的核心灵魂、核心竞争力,你要考量这些东西。

很简单,谁学了谁都可以用,但是你不修身肯定用不了;你不修身,你自己不去管理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去慎独的话,那这个确实弄不了。

有了这个,剩下的事就都好办了,然后再结合“九经”,比如说大臣,他们还有好多是群臣,还有百工,百工就是一线的工人、员工,庶民就是你的客户,然后还有远人,远人是合作伙伴,诸侯就是分店。

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这“九经”搞清楚了,对九类人用不同的方法去关爱、去呵护,自然就调动每一类人内心的积极性、能动性、归属感和忠诚感,就把人的力量充分调动和激发起来了,到时就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所以你说的什么高啊、什么低啊,谁跟得上、谁跟不上,这其实不是高低问题,而是说是否符合这六条标准的问题,其关键就是庶民是否响应的问题。

这是真东西,这是传统文化当中最管用的东西,也是值得创造性转化的、创新性发展的、古为今用的,真正能转化生产力的东西。学完之后,让人立马方向清晰、不迷茫。

通过王西胜老师的答疑解惑,让我们更加清晰前进的方向,内心更加坚定,不再迷茫,为创造百年老店而努力奋斗!